臨床醫學系建于2008年初,現設有內科教研室、外科教研室、口腔教研室和康復針推教研室,由學院內和附屬學院的教師共同完成臨床系的教學和專業建設任務,各教研室設雙教研室主任和雙教學秘書(由學院和附屬醫學各派1人),各專業設雙專業帶頭人,著力打造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
臨床醫學系現有校內教職工33人,其中副教授1人,講師7人,助講9人,具有碩士學位14人,博士1人;校外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職稱17人,中級職稱19人,初級職稱7人,具有碩士學位14人。
臨床醫學系現開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針灸推拿、康復技術四個專業,共有在校生1500余人,其中臨床醫學專業分別與寧德市醫院、解放軍476醫院合作辦學,舉辦臨床醫學定向班和臨床醫學(影像診斷方向)班,實行1+1+1辦學模式,共同培養適應行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在農村鄉鎮和城市社區等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療衛生、口腔醫療、康復、針灸推拿等工作。
臨床醫學系現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1項(康復治療技術),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2項(康復治療技術、臨床醫學),院級教改項目1項,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1項(口腔醫學),福建省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項目1項(臨床醫學),職業教育內涵建設項目1項(口腔醫學實訓基地)。目前擁有5所教學醫院和26所臨床專業實習醫院,基本滿足各專業的實習需要。
一、歷史沿革
學院醫士專業辦學歷史較久遠,辦學底蘊較深厚。福州醫士學校于1951年3月開始招收醫士科第一屆學生,1955年福州醫士學校并入福建衛生學校。福州衛生學校于1979年9月招收醫療大專班。90年代以前,醫學專業沒有進一步細分,統一稱為醫士。90年代后,醫學專業二級分科相對細化,開始招收公衛醫士、五官醫士、麻醉醫士、鄉村醫士、兒童保健、中西醫士、婦幼醫士、林業醫士、農醫班及醫學大專班,并與部分醫院聯合辦班,如省人民醫院醫士班、省防疫站衛醫班和省職防院衛醫班。學校畢業生就業面比較廣,主要分布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公共衛生等工作。福建衛生學校于2004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口腔工藝技術專業學生。2005年福建衛生學校和福州衛生學校合并組建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2008年初,學院決定成立臨床醫學系,省級機關醫院為我院直屬附屬醫院,任命附屬醫院魏真副院長為臨床醫學系主任,籌辦臨床醫學專業。2008年4月學院通過教育部醫學類專科專業評估,于同年9月開始招收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2010年3月學院通過教育部口腔醫學類專科專業評估,于同年9月招收三年制專科口腔醫學專業學生。
2010年8月通過教育部高教司審批并備案,增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于同年9月開始招收三年制專科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
2015年8月通過教育部高教司審批并備案,增設針灸推拿專業和預防醫學專業,于同年9月開始招收三年制專科針灸推拿專業學生。
二、專業建設
專業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系部學術水平和整體辦學能力的根本和基礎。臨床醫學系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員會,主要由行業專家和醫院教學管理人員組成。定期召開會議,主要任務是整合學校和醫院的優質資源,為培養技術技能型醫學人才提供平臺,反饋學生臨床學習情況。臨床醫學系每個專業均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負責指導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訂等決策性工作。

臨床醫學專業隸屬于醫藥衛生大類下臨床醫學類。專業建立并實施“3+1”新人才培養模式 (即:3指包含專業基礎課、臨床專業課學習和臨床頂崗實習在內的3年在校教育;+1指應用互聯網手段開展學生畢業后1年內的助理執業醫師考試跟蹤培訓),構建適合基層醫生崗位素質與能力需求的“崗位任務+職業方向”課程體系,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起來,其中實踐教學主要包含課內實踐、教學見習和畢業實習三部分。臨床醫學專業建有真實職業氛圍、設備較先進的校內實訓基地,并制訂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規劃。目前實訓室的數量、儀器設備能滿足學生獨立操作要求。根據市場需求,臨床專業積極開展專業群建設,開設臨床醫學專業(影像診斷方向)、臨床醫學專業(寧德定向班)、臨床醫學專業(民族班)等。近幾年學院先后與省立醫院、涵江醫院、寧德市醫院、福州空軍醫院等簽訂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基地合作協議,開設校企合作班,使學生提早接觸臨床,大幅度的提升了學生臨床實踐能力。
口腔醫學專業是我院的特色專業,切實落實學院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醫藥衛生和健康服務業需求為導向,對接“健康福建”建設的辦學理念,課程設置緊緊圍繞口腔醫學專業核心能力和崗位知識與技能的需要,聯合院企開發專業課程,實行模塊式教學。注重口腔臨床動手能力的培養,從學生入學接觸口腔專業開始,臨床能力的培養貫穿專業教學的始終,以專業職業技能測試標準、執業資格考核、省及全國口腔技能大賽評分體系為標準,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訓練,2015、2016年兩年連續榮獲“日進杯”全國口腔醫學技能大賽團體第一名;近三屆畢業生國家助理口腔執業醫師資格通過率位居我省高職院校前列。口腔醫學專業校內實訓基地面積達420平方米,設備總值近200萬元,配備有口腔臨床實訓室、口腔修復實訓室、口腔修復工藝室、口腔模擬診室,口腔消毒室、牙體解剖實訓室/技工室、口腔標本模型陳列室、附屬醫院口腔科為一體的現代化口腔醫學實訓基地,為學生開展各項對接臨床的工作任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校外實訓基地以省內外各大城市的三甲或二甲以上醫院為主。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以培養技術技能型康復治療技術人才為目標,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設置了適合各級基層康復治療師崗位素質與能力需求的“崗位任務+職業方向”的課程教學體系。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擁有較完善的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實訓基地于2012年獲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訓基地項目,建設總經費預算為480萬元。目前已對校內實訓基地硬件軟件設施進行相應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以省內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康復醫學科、康復專科醫院為主體。院校共同建設,完善教學場所、配備教學設備,滿足學生見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活動。
針灸推拿專業是教育部2015年批準設置,并于2015年9月開始招生。專業以針灸推拿技能為主線,文化傳承為依托,按照中醫執業準入和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要求,以就業能力為導向,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引領,構建基于診療過程為目標的“課證融合”課程體系,按照畢業生的就業方向要求的專業知識、崗位能力和基本素質的要求,強調內容的針對性、實踐性、先進性、科學性,為考取上崗證服務,使學生就業后適應性強,有發展后勁。由于專業設立時間短,在校內原有針灸推拿實訓室、綜合理療室基礎上,正繼續建設完善相關實訓設施,為學生后續的技能實踐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教師團隊建設
1.臨床醫學系由校內教師和附屬醫院教師組成,具體構成如下
專業 |
專任教師人數 |
兼職教師比例 |
教師學歷情況 |
教師職稱情況 |
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不含在讀) |
具有博士學位 |
高級 |
中級 |
初級 |
康復 |
9 |
3 |
6 |
0 |
3 |
3 |
3 |
口腔 |
21 |
8 |
9 |
0 |
10 |
9 |
2 |
臨床 |
50 |
20 |
21 |
0 |
20 |
16 |
14 |
針推 |
10 |
3 |
7 |
1 |
4 |
3 |
3 |
2.臨床醫學系為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制定了培養目標和計劃。優先選派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參加國內外培訓進修、技術交流、學術會議、專業調研、國內外訪問學者或教育部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等活動。優先資助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申報國家和省級教研、科研課題,支持參加學術團體的活動。優先安排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主持或主要參與專業實訓室、實訓基地建設,以豐富其實踐經驗和實踐技能水平。


3.臨床醫學系教師教科研情況:
-
近三年申報省廳級科研立項9項,科研啟動經費資助項目1項,市級1項,院級11項
-
發表論文50篇,其中SCI2篇,權威期刊7篇,核心期刊4篇
-
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教改項目4項,教學成果獎3項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教科研項目匯總表
項目 類別 |
申報年度 |
課題 編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 負責人 |
項目 參與人 |
經費 (萬元) |
完成 時間 |
課題 狀態 |
省教育廳B類 |
2013 |
JB13326 |
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誘導兔骨髓基質干細胞分化成骨的實驗研究 |
朱淑倩 |
吳東、吳碧蓮、鄭向紅、李泳寧、史河秀、黃曉敏 |
0.30 |
2013-2015 |
在研 |
省教育廳B類 |
2013 |
JB13333 |
膝上長血管轉位吻合游離組織瓣修復小腿大創面的應用解剖 |
林加福 |
陳玲瓏、吳碧蓮、葉榕、林浩、丘萬生 |
0.25 |
2013-2015 |
結題 |
省教育廳B類 |
2013 |
JB13600S |
構建高職醫學基礎課程實驗實訓綜合化教材的研究 |
鄭向紅 |
陳玲瓏、林國威、林萍、劉瓔婷、吳碧蓮、蘭寶金、葉榕、徐秩彥、鄭欣、許穎、林加福 |
0.20 |
2013-2015 |
結題 |
省教育廳B類 |
2013 |
JB13602S |
高職院校醫學生理學雙語教學研究 |
許穎 |
鄭向紅、蔡玲玲、陳戴和、葉榕 |
0.15 |
2013-2015 |
結題 |
省教育廳B類 |
2013 |
JB13611S |
青春期性教育資源的網絡可及性研究 |
陳戴和 |
余彩云、石業源、鄭向紅、強焜、許穎、葉榕 |
0.15 |
2013-2015 |
在研 |
院級 |
2013 |
2013-2-7 |
ABCB1基因多態性與支氣管哮喘患者激素耐藥相關性探討 |
許穎 |
鄭向紅、曾慎寶、黃進寶、王一錚、鄭欣、邱萬生 |
0.40 |
2013.3—2015.3 |
在研 |
院級 |
2013 |
2013-2-8 |
腹腔鏡下遠端胃大部切除新術式的應用解剖研究 |
林加福 |
陳玲瓏、蘭寶金、王俞、鄭鳴、葉榕、卞祖安 |
0.35 |
2013.1—2014.10 |
結題 |
福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
2014 |
2014-G-57 |
硼對烏雞肉質藥學作用的影響 |
陳玲瓏 |
董芳、李仁斌、林加福、肖健 |
5.00 |
2014.6-2016.9 |
在研 |
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B類 |
2014 |
JB14206 |
EGCG對過氧化氫誘導小鼠植入前胚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 |
史河秀 |
王世鄂、陳玲瓏、吳碧蓮、葉榕、修麗莉、賀琳、程宵翔 |
0.30 |
2014-2016 |
在研 |
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思想政治工作專項)B類 |
2014 |
JBS14649 |
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及教育方式的模型分析 |
吳涵梅 |
邱滾忠、曾婷婷、陳恩平、林來元、高長花 |
0.15 |
2014.12-2016.06 |
在研 |
省職教學會 |
2014 |
|
案例分析—情境教學-實踐體驗教學流程的構建——以《生理學》課程為例 |
鄭欣 |
林國威、張祥捷、張志岷、鄭向紅、張平、許穎 |
0.15 |
2014-2015 |
在研 |
院級 |
2014 |
2014-2-1 |
CREB在不同品系小鼠早期胚胎中的分布 |
史河秀 |
葉榕、吳碧蓮、陳玲瓏、朱淑倩、王世鄂 |
0.30 |
2014.1-2016.6 |
在研 |
院級 |
2014 |
2014-2-2 |
淫羊藿苷對ICR小鼠早胚體外發育的影響 |
葉榕 |
林國威、陳玲瓏、史河秀、卞祖安、王世鄂 |
0.30 |
2014-2015 |
在研 |
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 |
2015 |
JA15782 |
淫羊藿苷對小鼠植入前胚氧化應激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 |
葉榕 |
王世鄂、林國威、史河秀、林晉、陳戴和、林加福、修麗莉、黃曉敏、楊坦 |
1.00 |
2015-2017 |
在研 |
院級 |
2015 |
2015–1–1 |
代謝綜合癥與甲狀腺結節的相關性 |
姚瓊華 |
林浩、吳碧蓮、劉景城、葉榕 |
0.30 |
2015.1-2016.6 |
在研 |
科研啟動經費資助項目 |
2016 |
2016–1–1 |
多靶點阻力運動針法治療粘連期肩周炎的臨床觀察 |
張蘊 |
田豐瑋、毛翔、周熙、陳玲瓏、郭潔梅、徐麗鶯、林晶、鄭松、陳振沅、胡信林、吳曉丹、史晉叔 |
5.0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級 |
2016 |
2016–2–1 |
長春新堿致兔耳緣化療性靜脈炎的ICAM-1,VEGF表達研究 |
修麗莉 |
邱騰穎、史河秀、楊坦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級 |
2016 |
2016–2–2 |
褪黑素誘導人骨肉瘤細胞凋亡的可能機制 |
林晉 |
周瑞祥、林國威、唐風華、羅建華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級 |
2016 |
2016–2–4 |
ARS評分表對APA術后高血壓預后的評價 |
林玉瓊 |
林國威、潘在興、周麗敏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級 |
2016 |
2016–2–5 |
我院大學新生口腔衛生狀況調查與患齲相關性研究 |
朱淑倩 |
潘在興、陳玲瓏、吳碧蓮、馬清璇、吳隆寶、全程玲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級 |
2016 |
2016–2–8 |
針刀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文獻研究 |
陳振沅 |
吳曉丹、胡信林、林晶、史晉叔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級 |
2016 |
2016–3–2 |
康復治療專業運動治療技術實踐教學探索與研究 |
郭潔梅 |
陳永華、鄭昌岳、徐麗鶯、鄭松 |
0.30 |
2016—2018 |
在研 |
四、臨床醫學系學生技能競賽獲獎情況
1.葉永勝同學于2013年7月6日在韓國大田保健大學參加第三屆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在校生國際技能大賽,獲(石膏組)銀獎,陳楓老師獲優秀教師指導獎。

2.學生參加全國技能比賽和省賽獲獎情況
競賽名稱 |
年度 |
獲獎情況 |
日進杯全國口腔工藝技術展評 |
2012 |
個人一等獎1項,優秀獎2項 |
2013 |
個人三等獎2項,優秀獎1項;獲優秀團體獎 |
日進杯全國口腔工藝技術展評暨口腔醫學技能大賽 |
2014 |
個人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優秀獎3項; 獲優秀團體獎, 口腔醫學組團體第三名 |
日進杯全國口腔技能大賽 |
2015 |
個人第一名2項,三等獎3項,優秀獎1項; 口腔醫學組團體第一名 |
2016 |
口腔醫學組團體第一名 口腔工藝組團體第三名 |
第十五屆“日進杯”全國口腔技能大賽 |
2017 |
個人一等獎1個,三等獎3個 |
省口腔醫學技能大賽 |
2014 |
個人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團體二等獎 |
2015 |
個人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團體第一名(一等獎)1項,團體第五名(三等獎)1項 |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口腔技能表演賽、 首屆“黃炎培杯”職業技能(口腔技能))大賽 |
2015 |
個人一等獎2項,個人二等獎2項 |
第二屆“黃炎培杯”職業技能(口腔技能))大賽 |
2016 |
獲口腔醫學組個人全能金獎 |
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口腔技能大賽 |
2016 |
個人一等獎2項,個人二等獎3項 |
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技能競賽 |
2015 |
個人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 團體三等獎 |

表2-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參加全國技能比賽獲獎情況
競賽名稱 |
項目 |
名次 |
姓名 |
班級 |
2015年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技能競賽 |
理論知識 |
二等獎 |
許旖萱 |
13康復302班 |
理論知識 |
三等獎 |
吳珍珍 |
13康復301班 |
理論知識 |
三等獎 |
謝志全 |
13康復301班 |
患者面談 |
三等獎 |
吳珍珍 |
13康復301班 |
康復評估 |
三等獎 |
謝志全 |
13康復302班 |
治療/干預 |
三等獎 |
許旖萱 |
13康復301班 |
團體獎項 |
三等獎 |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
五、社會服務
本系下設有中高級保健按摩師、口腔中級修復工職業鑒定站,先后組織了8名專業教師參加福建省保健按摩師考評員考證培訓并獲得保健按摩師考評員資格證書。近3年來共舉辦中、高級保健按摩師職業資格鑒定培訓與考試4期;近3年培養1091人獲得中高級保健按摩師職業資格證,從2006年起已鑒定口腔修復工220人。申報省繼續教育項目4項,培訓人員達1000人次以上;引導教師主動為行業企業和社區服務,鼓勵教師生產一線開展“現場急救培訓”,到中小學開展“科普宣傳”“青春期性教育”服務人群1000人次以上。每年9月20日在校園內以全國愛牙日為主題,口腔專業學生為全院師生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及宣傳口腔科普知識常識。
